查看原文
其他

假新闻横行的时代,我们来谈谈“真实”与“真相”

觅游XueR 觅游新传考研 2022-07-27

点击关注 遇见觅游 遇见幸运

整合作者:觅游XueR



编审:觅游东东学长

“当真相在穿鞋的时候,谎言已经跑遍了全城”,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,海量的信息充斥着我们的生活,丰富的传播渠道为假新闻的传播推波助澜。尤其在后真相语境下,新闻报道与新闻专业生产间的矛盾升级,应该提供故事的人在大量生产评论,应该发表评论的人在大量制造故事,应该挖掘真相的人在大量传播和消费情绪,新闻对真相的追寻似乎正在成为一个模糊的概念。感性先于理性,受众只关心什么“感觉像是真的”,真相似乎越来越不重要。而当虚假新闻漫天飞舞时,新闻媒介遭受信任危机,受众则在巨大的“拟态环境”之中逐渐丧失自我。真实性本是新闻的生命,那么在这个假新闻横行的时代,我们来聊聊真实与真相。


新闻媒体的一个重要职责就是向公众和读者报道事实,揭开真相。但现实操作中,新闻真实和真相之间总是有一段距离。李良荣老师在《新闻学概论》中说“离我们最近的是真实,离我们最远的是真相”。陈力丹老师也认为“新闻只是关于事实的叙述,不是事实本身,这两者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距离。” 那么,新闻真实和真相二者区格在哪里?新闻事实总是难以完全反映真相的原因何在?


真实≠真相


要解决这个问题,我们先要厘清真实和真相这两个词的区别。从英文释义来看,真实只是真相中的某一个侧面的真实。真实代表事物的表象,而真相则是事物本质、内幕或者整体面貌的内在事实。

新闻真实和新闻真相的区格?

(1) 新闻真实的表象真实容易被记者发现、把握和获取,能被人们的感官察觉,同时极易被人们误认为成事件的本来面目;新闻真相是表明新闻事件本质、内幕或整体面貌的内在事实,多隐蔽在新闻表象后,常被假象或非本质的真相所掩盖。

(2) 二者在真实量上具有差异,新闻真实反映的是局部真实,而新闻真相则是整体事实的真实。

(3) 新闻真实还包括表象真实,表象真实是事件外在现象给人们留下的印象真实,尽管新闻表象都是真实发生和存在的,但有的却远离事物的属性,有的还可能是虚假事实。所有新闻都有表象真实,但真相则是指内在真实,是表明事物根本性质的真实。


新闻事实总是难以完全反映真相的原因何在?

1. 追寻新闻真相是一个过程

新闻文本的有限性与事物真相的复杂性之间的矛盾是客观存在的,所以新闻叙述难以完整反映事实真相。同时,真相作为能够表明事件本质或内幕的事实,总是处于隐蔽状态,必须经过一定时间或具备一定条件才能暴露出来。由于新闻记者的水平不同,事件的复杂程度不同,有的新闻真相很快会被记者寻觅到;有的经过一段时间或在连续报道中逐渐显露,成为后续新闻的重要主题。也因此,新闻真相它是一个去伪存真的过程,也正是陈力丹老师所说“具体新闻的真实,只能表现为一个认识过程。”


新闻媒体通过多篇稿件、多方取证调查才能够描绘出一个相对完整的事件画像。我们以新京报报道奔驰女车主维权事件为例,2019年4月13日,新京报发表首篇文章《女硕士爬奔驰上哭诉,维权只能“大闹大解决”?》其后接连发表《西安女车主坐奔驰车顶维权,奔驰致歉》《女车主被迫交1.5万金融服务费,奔驰回应》《向奔驰女车主收1.5万元,这笔金融服务费真的名正言顺吗?》《奔驰女车主方否认“涉嫌千万诈骗”:感觉比向奔驰维权还累》等11篇报道。新京报持续的跟进,不断挖掘真相,最终向公众阐明了女车主维权的背后,其实是监管部门的放纵和消费者维权的乏力。

(图片来源:网络)

 

2. 媒介拟造的微观真实有时会掩盖应有的真相

新闻媒介影响我们头脑中的图像,但是新闻媒介所提供的讯息往往受到政治、经济、文化等多重因素影响,所以新闻机构所描绘出来的图景也常常是不完整,但这却是我们对世界认识的基础。日本传播学者清水几太郎提出“拷贝的支配”观点,他认为由于社会环境复杂化,人们与大多数和自己有关事物不能保持实际接触,只能依靠媒体的“拷贝”。同时在“拷贝”制作和提供过程中存在着利润原理、政治或宣传原理这两条“抽象的原理”。所以,媒体所传递的信息其实是他们想让受众知道、受众更喜爱的信息。例如班尼特在《新闻:幻象的政治》一书中也提到:“上千家的主流媒体以同样的方式报道新闻,报道内容还能出现高度一致,说明新闻媒体的运作就像一个单一的政治实体,报道同一个领域,最后的新闻产品也大体相同。”新闻媒介具有一定的倾向性,媒介拟造的微观真实可能并不是新闻本质,而受众已经习惯或者不得不接受媒介的信息,这有时候可能会掩盖真相。

(图片来源:网络)

 

3.  经过“编码与解码”的新闻真实偏离真相

1973年,斯图亚特·霍尔发表了具有重要影响的《电视话语的编码和解码》。他认为,由于知识构架、生产关系和技术基础结构等差别,编码和解码并不完全对称,解码可能出现偏移和背离。霍尔指出,文本的意义既不是只由编码决定,也不是只由解码决定,而是编码与解码共同构建的。这也就是说,既然是符号,就不再是其所指称的对象本身,而已经蕴含了编码者的意义。新闻语言是一种倾向性十分明显的语言,记者报道新闻人物话语的多少、轻重以及遣词造句都在表达着记者的某种意思,都有可能引起受众的误解。也因此,新闻的基本原则中要求新闻能够保持客观性,恰恰是因为能够让事实能够更加贴近真相。


例如在吴谢宇案中,媒体在报道中使用了“北大学霸”“高智商犯罪”这样的词汇,迅速吸引受众的好奇心。虽然媒体为事件“贴标签”能高效概括事件本质,但实际上在传播过程中唤起了受众对高学历、高智商群体的刻板印象。同时,网络中流传的种种文章,也是通过媒体信息的拼凑,再加上个人的猜想,并不代表真相,甚至在自媒体的解码和传播过程中,真相被歪曲,受众被蒙蔽。


新闻真实和新闻真相的辨析就到这里了~ 两者之间具有相似之处,但在本质上又是不同的,需要大家仔细考量。最后分享一句话作为结语:

“媒体也必须努力挖掘真相, 这既是公众的渴求也是媒体的责任。我们寻找真相,不是阻断内心的善意,而是分崩“假空”。还原一个普通人,远比打扮出一个幻像更美好。对媒体报道的亲情、孝行、诚信、公正、信仰,小心求证大胆设疑,相比仅仅沉湎于感动,是该庆幸的事情。”——胡丽娜

 


觅游全程班二期启动

【觅游精英全程班二期】暑期扬帆,学海无涯“乐”作舟!


 近期优质内容必读:

如今,媒体想逃离Facebook

周口男婴失踪:一场“琼瑶式”的反转新闻

他们的“巴黎”和我们的“圣母怨”

吴谢宇案:媒体的克制与想象

媒介与技术结合的热门话题,彭兰老师早已给你画好重点

“娱乐至死”?还原一个真正的尼尔·波兹曼

思维导图带你轻松了解传播学框架与脉络,一篇文章搞定。

学术大佬里的宝藏男孩鲍德里亚,不接受反驳!

无处不“麦克卢汉”,今天我们正式认识一下麦克卢汉!

图书馆奇妙夜——解秘图书馆里的传播学,多图警告!

什么是“范式”?!



--觅游寄语--

觅游的每个学长学姐都曾是考研人,所以我们更清楚你的无助和你的需要。也许你看到文章与总结会有感于自己的浅薄,也许你会惊喜的在里面发现你需要的文字,这些都没关系,以后的日子,我们还会陪你继续走下去。慢慢地,改变就会一点点地在你身上发生。


以下几篇经验贴,在备考之初好好研读,相信你能从中找到合适自己的经验,为接下来考研摸清备考方向,积蓄属于自己的力量。


不要急,慢慢来才会比较快。

经验贴合集:

厦门大学第一名:我能考第一,不是运气

浙大第二名:我用的是最笨的方法,也是最聪明的方法

南大第一名:考研这一程走完后,这些人这些事,弥足珍贵。

一战人大初试第三名:回顾整个考研时光,我的脑海里只有几个字“平平淡淡才是真”。

南京大学新闻学第一名,备考路上我的几点建议。

华东师大第2名:他说“相信我哟”,我信了。

上海大学专硕第1名:一战成硕的秘诀,10分努力+1分幸运

双非工科跨考暨大MJC一战上岸:我可以,你也可以

组团经验贴:深大专硕初试第2名——看到就是赚到的三跨少女初试413分秘籍

组团经验贴:三本一战跨考深大,学硕初试第2名

山西大学412分第1名:愿你丢掉包袱,勇敢前行




遇见觅游 · 遇见幸运

微信公号 : 觅游新传考研

新浪微博:觅游新传考研

喜马拉雅FM:觅游新传考研

伴随式教育 ▏相信坚持的力量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